高端透明聚酰亚胺CPI国产化再提速!1730吨生产线正式启动,一文看懂企业布局
2025年11月26日
近日,国内首条满足高端光电显示应用的透明聚酰亚胺(CPI)生产线正式启动生产。这条年产能达1730吨浆料、100万平方米基膜的生产线,将改变我国柔性显示产业链核心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
图源:奥纽新材
CPI 是透明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的英文简称,它作为战略级高端材料,凭借性能上的多重突破站稳高端应用市场,其产业链受限于上游高端原材料,目前呈现日韩垄断、国内加速突围的格局,且 2025 年国内已有企业实现高端产线量产,进一步推动国产化进程。
一、CPI有什么独特性能
传统聚酰亚胺(PI)虽耐高温、强度高,但因分子链的电荷转移络合物呈黄褐色,无法用于光学场景;而普通透明塑料(如 PET)透光性好,却耐温不足 150℃,且易形变。
CPI 的核心突破在于实现了 透明性 与 高性能 的双向兼顾,通过分子结构的精准重构,弥补了传统材料的性能短板,成为高端场景的 刚需材料。
那么,CPI有哪些性能优势?它通过分子结构重构,比如引入含氟基团、脂环结构替代部分芳香环,既消除了发色基团,使可见光透光率达 85%-91%,高端产品黄度指数(YI)能控制在 2.0 以下,又保留 PI 核心优势。
除了透光性与耐高温的基础优势,CPI 的柔性特性与尺寸稳定性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边界,尤其在折叠屏等新兴消费电子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
图源:高性能树脂及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CPI 非常适合柔性场景,远超普通柔性材料。这一特性使其成为折叠屏盖板的核心材料,解决了传统玻璃易碎裂、普通薄膜易磨损的痛点。同时其尺寸稳定性极强,温度剧烈变化时几乎不变形,既能满足折叠屏反复开合的使用需求,这是其他透明柔性材料难以企及的。
二、产业链情况梳理
CPI 的生产离不开三类核心上游原料,它们各司其职撑起基础制程。作为反应核心的高纯度单体是关键,二元酐(如 6FDA、ODPA)和二元胺(如 TFMB)需达到 99.99% 以上纯度,直接决定 CPI 的透光性、耐高温等核心性能。
电子级高纯溶剂(如 NMP、DMAc)则作为 溶解载体,为单体聚合提供洁净反应环境,需满足低水分、低杂质要求;此外,少量辅助添加剂(如成膜助剂、抗氧剂)能优化成膜效果与稳定性,助力 CPI 适配下游应用场景,三类原料协同保障生产与性能达标。
图源:智研咨询
中游制造环节是 CPI 产业化的核心壁垒,不仅对原材料纯度有严格要求,更对生产环境、设备精度和工艺控制提出极高标准,而 2025 年国内企业的量产落地,标志着中游制造环节的国产化突破,奥纽新材、瑞华泰等企业相继投产规模化产线,正逐渐打破垄断格局。
在CPI的下游应用版图中,柔性显示产业无疑是当前的核心增长引擎,以绝对优势主导着市场需求的走向。作为折叠屏终端实现柔性化+高可靠性的关键材料,CPI凭借耐弯折、高透光、抗刮擦的综合性能,成为折叠屏手机盖板与OLED显示层保护的不二之选,仅这一细分场景就贡献了CPI全球总需求的70%以上。
图源:中天科技新能源
三、国内外企业布局
全球 CPI 市场长期由日韩企业主导,凭借技术积累、供应链整合能力和下游客户资源,占据高端市场主要份额,形成较强的竞争壁垒。
1、韩国 SKC Kolon PI(可隆):全球 CPI 龙头,KOLON在2016年7月宣布研发出CPI膜,并建立了CPI膜的量产线,2019年具备了CPI膜的量产能力。KOLON生产的CPI薄膜因其高透明度、耐热性以及耐折叠性能,已经被应用在多款折叠屏智能手机上,包括三星、华为、摩托罗拉等品牌的产品。
图源:KOLON Industries
2、日本住友化学:高端市场领导者,与 SKC Kolon PI 合计占据全球 80% 以上份额,产品技术见长,长期供应三星、苹果高端机型,在 OLED 盖板领域技术壁垒深厚。
3、日本宇部兴产:聚焦半导体、航空航天领域,Upilex 系列产品 Tg 达 280℃-300℃,适配晶圆封装高温制程,低介电 PI 膜市占率达 28%。
面对全球市场的巨大需求与国产化替代的迫切需求,国内企业加速技术攻关与产能建设,2025 年成为量产落地的关键年份,逐步打破外资企业的垄断格局。
4、奥纽新材:2025 年 11 月投产国内首条高端光电显示级 CPI 产线(成都基地),一期年产 1730 吨浆料、100 万平方米基膜,规划总产能 213.6 万㎡,产值预计 3-4 亿元;二期计划产值翻倍,产品指标对标 SKC Kolon PI。
5、瑞华泰: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于2004年,主要产品系列包括热控系列PI薄膜、电子系列PI薄膜、电工系列PI薄膜、功能性PI薄膜等,广泛应用于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5G通信、柔性显示、航天航空等高技术产业领域。瑞华泰基于现有生产线于2018年成功生产出CPI薄膜,其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优异,已实现样品销售。
7月8日,瑞华泰在近日的调研中表示,嘉兴1,600吨募投项目厂房建设已完成,其中4条生产线自2023年9月起陆续投产,生产效率和质量稳步提升。
6、长阳科技:通过全资子公司浙江长阳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100万平方米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项目,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CPI薄膜的长期垄断。同时,今年5月,长阳科技发布公告,拟认购宁波惠之星股份,加码CPI领域的战略布局和业务发展。
7、奥来德:其自主研发的低介电透明聚酰亚胺(CPI)薄膜已通过华为终端供应链认证,2025 年进入小批量交付阶段,产品适配高端通信模块与柔性电子场景。
图源:华为官网
8、国风新材:采用化学法工艺的高端 PI 薄膜生产线已完成投料试车,核心产品包括 CPI 基膜、耐高温 PI 膜,目前正联合下游面板厂商、半导体企业开展性能验证与应用测试,生产线设计年产能可满足中高端市需求。
9、奥克集团:年产1000吨耐高温无色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一期于2021年投产,同年同步启动二期项目建设。目前最新消息,100万平方米生产线二期关键设备全部采购完成,计划于10月完成所有设备安装调试。
图源:奥克集团
10、中天电子:于今年4月宣布透明聚酰亚胺CPI薄膜量产下线,填补了国内以化学法工艺生产高端柔性透明CPI薄膜材料的历史空白。中天电子历经一年半试制筹备,使用化学法工艺稳定取得25m/50m两个厚度规格产品。
图源:中天科技新能源
11、时代华鑫:2017年建成了国内首条化学亚胺法PI薄膜生产线,成功实现了化学亚胺制膜规模化量产和商品化。产品广泛应用于苹果、三星、华为、荣耀、OPPO、VIVO、小米、Google和亚马逊等国内外著名公司。目前,公司在透明聚酰亚胺薄膜产品方面已有相关布局。5月,时代华鑫已在湖南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未来,有望在技术突破、产能布局与市场拓展等方面更进一步。
来源:高性能树脂及应用、薄膜材料前沿、DT新材料
编辑:云诗蒙(Carr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