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数智技术
赋能产业发展
我们的产品-专塑视界
塑化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数智技术整合行业资源,帮助用户把握市场动态,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实现精准商机对接,赋能行业用户实现降本增效。
300万+
下载用户
10万+
入驻企业
100万+
企业库
1000+
日更供需线索数
独特优势
COMPANY ADVANTAGES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连塑料部件都被砍?汽车“减配”风波下,价格战恶果真出现了吗
2025年07月02日
专塑视界7月2日观察发现,网络上关于汽车价格战冲击安全底线的讨论热度颇高。国家统计局2025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制造业平均利润率已降至4.9%,为近十年最低水平。当消费者被直降5万的宣传吸引时,这组数据却揭示了降价背后可能存在的代价。 图源:捕车捉影 舆论挞伐,汽车减配争议升温 近期,专塑视界留意到杭州消费者王女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去年,她购买了一款限时优惠4万元的新能源车,近期却发现底盘持续出现异响。4S店的检测报告显示,电池包支架螺栓规格不符,导致连接处形变。在车质网五月的投诉榜单中,类似底盘问题的投诉量较年初激增了189%。 重庆某汽车零部件公司近期也收到了某主机厂的降价要求,新订单成本需降低15%。该公司工程师透露,原有热成型钢冲压件被改为普通钢材后,防撞梁厚度从1.8mm减至1.5mm。尽管仍符合国标下限,但碰撞测试的能量吸收率已降低了11%。 国际机构的数据对比也引发了关注。德勤《全球汽车质量追踪》显示,中国品牌电子系统故障率达34%,比德系车高出15个百分点。某新能源汽车论坛的置顶帖《车机重启十八法》浏览量已超百万次,从侧面印证了问题的普遍性。 材料减配,这些部件成焦点 在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减配话题甚嚣尘上的当下,消费者购车时愈发担忧车辆部件被偷工减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哪些部件的材料容易成为车企减配的对象。 镀锌钢板:不少车企在钢材镀锌工艺上做手脚。过去采用双面镀锌钢板(防腐10年以上),如今悄悄换成单面镀锌甚至冷轧钢板(5年可能生锈)。某德系车被车主投诉车门鼓包,拆开后发现内层钢板未镀锌。避坑:提车时带磁铁,贴车门内侧边缘,吸不住可能是铝合金(防腐好),能吸住则检查有无双层钢板,单层钢板要求厂家出具镀锌工艺说明。 防撞梁:某美系入门车型后防撞梁用泡沫替代,低速追尾伤到后备箱框架,维修成本飙升300%。某新势力车型前防撞梁厚度从3mm减到1.8mm,还称轻量化设计。避坑:查看配置表是否标注前后防撞梁材质,铝合金>高强度钢>普通钢,向销售索要拆解报告,敢公示厚度和材质的才可靠。 发动机罩盖:某日系入门车型为省50元成本,取消机盖隔音棉,发动机噪音提升15分贝,高速行驶驾驶室像开拖拉机。没了隔音棉,引擎盖油漆3年就被高温烘烤变色。避坑:试驾时怠速站车头听噪音,再进驾驶室关窗,噪音差距小于30%大概率减配隔音棉,后期加装原厂款至少800元。 遮阳帘:特斯拉带火无遮阳帘全景天窗,国产车企跟风减配。某15万级电动车仅单层玻璃,夏天车内温度近60℃,防晒霜无用。原厂物理遮阳帘成本200元,后期加装要2000元。避坑:选车问清是否标配遮阳帘,带电动遮阳帘的车型二手残值高15%,南方用户尤其适用。 油底壳:人们普遍认为油底壳是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塑料件常被视为减配。车质网显示,近半年减配投诉不少,部分涉及车企偷换概念。不过,部分投诉是因汽车采用塑料油底壳引发争议。 减配中的车用塑料趋势 通过上述减配现象,专塑视界发现主要有两种趋势。一种是以塑代钢,这对塑料行业而言是个发展契机;另一种则是直接减配,这对车辆并非好事,不仅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利好方面 轻量化需求为塑料材料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以塑料代替金属不仅能降低30%以上的零部件重量,还能通过集成化设计进一步减少零件数量,实现成本和重量的双重优化。 以备受关注的底盘为例,常用的新兴油底壳材质是聚己二酰己二胺(简称PA66),加入35%的玻璃纤维(简称35%GF)混合而成。对同一汽车发动机而言,在强度、刚度相近的条件下,PA66 + 35%GF材料比单层钢板材料冲压件减轻了50%,比铝合金压铸件减轻了30% - 40%,轻量化优势显著。在成本上,塑料油底壳比铸铝油底壳低20 - 40%左右,采用轻量化新材料油底壳能大大减轻发动机重量,提高NVH性能,降低油耗,节约成本。 发泡材料方面,特斯拉Model Y的白车身不仅减轻了阻隔块的重量,还提升了密封性能,确保了车身侧围空腔的完美阻隔。在电泳烘烤过程中,阻隔块发泡填充,有效阻挡噪音,同时增强车身刚度和阻尼,显著抑制低频振动和噪声,为驾乘者营造出更加宁静的内部空间。 图源:特斯拉 在发动机罩盖中,以高性能聚酰胺改性材料为例。经过改性处理后,这种材料的结构强度可接近金属水平,但密度却远低于金属,同时还具备出色的降噪性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热管理系统的复杂性远超燃油车,包含大量冷冻液管、多通阀等部件。传统上,这些管路多采用金属和橡胶作为主材,不仅重量大,而且成本高。而现在,工程塑料解决方案的引入,不仅实现了显著的减重效果,还大幅降低了成本,同时满足了部件的性能要求。 不利方面 从上述减配情况可以看出,更多是在金属材料上的减配,这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而在塑料方面,减配也有影响,典型代表就是遮阳帘。汽车遮阳罩方面,PVC材料能防尘防雨,但不防晒防刮。车用遮阳帘常见材质多样,聚酯纤维材质轻便、耐用、易清洁,制成的遮阳帘柔软且强度高,能阻挡阳光和紫外线;网眼材质透气性好,通过精密网格结构过滤阳光,遮挡阳光同时保持空气流通;金属膜材质抗紫外线功能强,能反射和吸收紫外线,降低车内温度,减少紫外线伤害,还能提高空调效率。 此外,以理想汽车为代表,如今众多车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出行功能,而是纷纷配备车载冰箱、露营设备、收纳箱等多样化配件,为消费者打造出移动生活空间般的驾乘体验。回溯前几年新势力车企爆火的时期,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各车企竞相效仿这种高配策略,不断为车辆增添各类新颖配置。这一趋势间接推动了相关材料行业的发展,聚碳酸酯、亚克力等具备优异性能的塑料材料,因能满足汽车配件对轻量化、高强度、良好透光性等要求,需求量大幅增长,迎来市场发展红利期。然而时过境迁,如今部分车企为降低成本、应对市场变化,开始走上减配之路。这一转变使得相关汽车配件的生产规模缩减,作为重要原材料的聚碳酸酯、亚克力等塑料材料,其市场需求也随之受到波及。 尾声:理性看待汽车减配 其实,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新材料不断涌现,任何一款新车在更新换代中,用新材料替代某个部件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对于塑化行业创业者而言,更要理性看待减配现象。以塑代钢是积极的发展趋势,对塑化企业而言是机遇;而降低配置、不顾用户体验甚至安全的减配行为则是不地道的,也会影响塑料材料的应用和发展。
采血管背后的“颜色密码”
2025年07月02日
你注意到医院里花花绿绿的采血管了吗?紫色、蓝色、绿色、黄色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颜色密码?护士小姐可以随便挑自己喜欢的颜色用吗?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采血管的颜色科学,看看颜色分类如何守护你的健康检测! 为什么采血管要好色? 采血管的颜色可不是为了好看和好玩,根据ISO6710的规定:每种颜色的管子对应特定的抗凝剂和检测用途。如果颜色混淆,轻则检测失败,重则误诊危及生命!因此,颜色必须高度精准,全球统一!比如: 颜色背后的隐形守护者:颜料 采血管的有色盖帽采一般采用PE或者PP材质,颜色来自塑料中添加的色母粒(颜料)。但医疗级的色母粒,用的可不是普通颜料!它必须满足三大生存法则: 01 无毒无害,生物相容 通过ISO 10993医疗器械安全认证,确保无重金属、无致癌物溶出、无异味; 即使长期接触血液,也不会干扰检测结果。 02 高温不褪色,数年如一日 生产时需耐受200℃以上高温注塑,要求颜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存放数年不褪色、不迁移,避免颜色模糊引发医疗事故。 03 全球统一色号,误差<5% 颜色严格对标国际色卡(如Pantone,RAL),紫色不能偏蓝相,绿色不能偏黄相等; 全球医院的检测系统认色不认字,颜色偏差可能导致检测机器罢工! 化工颜料的高端局: 医疗级色母粒有多难? 医疗领域对色母粒的要求堪称变态级!以采血管的生产线为例: 原料纯净度99.99%:杜绝杂质污染; 无气味:颜料、添加剂及树脂本身不得有异常气味; 易分散:颜色均匀无斑点; 抗翘曲:适应PET和橡胶的不同收缩率以防泄露; 耐低温-80℃:适应超低温血液储存; 零荧光干扰:避免DNA检测! 技术门槛极高,可达标的生产企业寥寥无几。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色彩科学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比如: 母婴奶瓶的食品安全认证着色剂; 食品包装的无迁移染料; 家里的净水器滤芯,也用上了食品级着色剂! 颜色不仅是美学,更是科学与安全的结合! 下次体检时,别忘了看一眼采血管的颜色科学无小事,色彩见真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