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Industry Dynamics
中石化石科院:已突破己内酰胺成套技术“三道关卡”!打破欧美垄断!
2025-07-08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鉴定委员会对石科院牵头完成的变革性己内酰胺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定,此项变革性己内酰胺成套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石化的这项流化床双氧水生产成套技术目前已被国外公司许可使用,且由欧洲最大工程公司在欧美代理推广,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实现了技术追赶,更具备了与欧美化工巨头在同一舞台角力的能力。 三道关卡封锁国内己内酰胺产业 己内酰胺是第二大合成纤维和工程塑料尼龙-6的单体,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电子、汽车、航天航空等新材料领域。同时,己内酰胺也是一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高、生产工艺复杂、本质安全性差和杂质管控要求高的基础化学品。 40年前,我国己内酰胺主要依赖进口。为改善民生,国家投资上百亿元引进生产技术,建成3套5万吨/年生产装置,但生产成本高、污染与亏损问题较为严重,不能满足我国人民穿好衣的重大需求。 长期以来,国内己内酰胺产业面临三道关卡: 一是关键原料环己酮传统生产工艺存在碳原子利用率低、三废排放量大、本质安全性低、生产能耗高等问题,环己酮被列入国家重点环境风险防控化学品名单,开发原子经济性高、能耗低的绿色生产新技术迫在眉睫; 二是另一关键原料过氧化氢受制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固定床技术生产效率低、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 三是国内己内酰胺优等品不能满足高速纺要求、高端领域应用受限,以及生产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高,废水排放量大且COD、氨氮、总氮含量高,具有强生物毒性,影响生化系统运行等问题。 产学研用开发原始性创新技术 针对己内酰胺关键原料环己酮传统生产工艺碳原子利用率低、三废排放量大、本质安全性低、生产能耗高等问题,团队国际首创环己烯酯化加氢制备环己酮新技术。他们发明负载型苯选择加氢催化剂和工艺,攻克高活性、高选择性不易兼得的难题;发明催化精馏环己烯酯化工艺和规整催化剂,突破酯化反应平衡限制,通过反应精馏巧妙实现环己烷与环己烯的分离,降低能耗;创制多元复合氧化物酯加氢纳米催化剂,开发乙酸环己酯加氢联产环己醇和乙醇新工艺,将乙酸转化为无水乙醇,提高技术经济性;使碳原子利用率从80%提高到95%以上,三废排放量减少90%。 针对己内酰胺关键原料过氧化氢受制于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固定床技术生产效率低、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团队在国内首创流化床过氧化氢生产技术,创制了高强度、高活性、高稳定性蒽醌加氢微球催化剂,研制了高产能工作液配方,发明了集反应-分离-取热为一体的流化床加氢反应器和微界面气液传质新型氧化反应器,揭示过氧化氢分解多因素影响规律,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 聚焦国内己内酰胺优等品性能指标与高速纺工艺要求的适配性差距及高端应用领域拓展受限问题,团队开发己内酰胺内在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使产品从不能用于高速纺提升至100%满足高速纺要求;开发己内酰胺全流程降碳减排生产技术,二氧化碳和三废排放量下降43%和73%,攻克强生物毒性、高盐高COD废液处理难题,引领己内酰胺生产技术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 多方协作实现高质量产业化 实验室的瓶瓶罐罐到屹立于工厂的生产装置,项目的成功得益于研究团队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更得益于需求共研、分工协作、资源共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石科院坚持四个面向,联合中国石化湖南石化、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等单位,建立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工程转化-产业升级技术产业化推进机制,系统梳理并分步攻克掣肘己内酰胺产业升级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目前,变革性己内酰胺成套技术在湖南石化建成全球最大、技术最先进的60万吨/年生产装置,使CO2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74%,能耗下降近300千克标油/吨、生产成本下降近3000元/吨。2024年,该技术被评为中国工程院成立30年30项重大工程之一。 来源:中石化石科院

八年资本长跑终上市,香江电器为何难破“破发”魔咒?
2025-07-08

近日于港交所挂牌上市的几家家电家居相关企业,意外地在上市首日均遭遇破发现象,前有家电上游供应链厂商三花智控(6月23日上市),后有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云知声(6月30日上市),这中间,还有一家厨小电企业同样未能逃脱首日破发的怪圈。它便是以生产制造电烤炉、空气炸锅、电热水壶、搅拌机、打蛋器等厨房小家电为主的湖北香江电器。 香江电器于6月25日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钟声,结束了其长达八年的资本长跑。然而,上市首日便遭遇当头棒喝,股价大跌11.89%,报收2.52港元/股,较之2.86港元/股的发行价,已然破发。截止7月7日收盘,香江电器股票收盘价进一步下跌至2.22港元/股,持续走低的股价走势,引发了市场对这家厨房小家电企业未来发展的诸多担忧。 何以上市就破发? 翻开香江电器的招股书,关于这家企业为何上市就破发的问题不难找到一些线索。首先在业务构成上,代工属性几乎贯穿了该企业所有关键数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三年间,香江电器ODM/OEM业务占比持续攀升,分别为94.4%、95.8%、97.3%,对应OBM(自主品牌)收入占比不断被压缩,从2022年的5.6%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2.7%。这种模式下,香江电器虽然承接了沃尔玛、Telebrands等国际巨头的订单,但本质上仍是产业链末端的打工者。 代工模式的枷锁日益沉重,客户结构的危机也在悄然蔓延。2022-2024年,香江电器前五大客户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62.4%、72.4%及77.9%,呈逐年递增之势。其中最大客户占比长期维持在20%以上。这种把鸡蛋放在少数篮子里的策略,已经显露出潜在的风险隐患,招股书中提及,公司曾因四名主要客户暂停付运导致订单波动,虽然后续恢复,但这一事件无疑暴露出香江电器供应链的脆弱性。并且更值得注意的是,香江电器的五大客户基本以美国公司为主。在2022 -2024年这三年里,其五大客户中分别有四家、五家和五家为美国企业。 对北美市场的过度依赖使香江电器陷入了一种极为被动的局面。2024年,香江电器83.7%的收入来自北美,而以美国为付运目的地的产品销售额占其总收益的比例达到76.5%。这种地域结构使其业绩与美国关税政策高度绑定,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该企业就曾因25%的附加关税被迫将半成品转运至印尼、泰国组装,以规避成本压力。尽管目前东南亚生产基地已部分缓解这一风险,但考虑到接下来美国的关税政策难以预测,包括印尼、泰国在内均为美国加征关税的对象(美国最新关税政策,从8月1日起将对印度尼西亚、泰国分别征收32%、36%的关税),香江电器的成长前景恐存在较大变数。国证国际证券在香江电器IPO点评中也指出,香江电器的弱项与风险在于,依赖少数主要客户,客户结构集中且单一;以及美方频繁升级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关税问题仍不确定,影响客户下单意愿。 随着企业的经营风险与单一市场依赖隐患逐渐浮出水面,资本市场的估值差异更是将这种潜在问题进一步放大凸显。对比同行,以2024年净利润对应PE来计算,美的、苏泊尔、九阳、新宝股份市盈率分别为13.78倍、18.67倍、67.88倍、9.99倍,而香江电器仅为6-7倍,显著低于同行,这一估值差距已然反映了资本市场对香江电器盈利模式可持续性的疑虑。那么,香江电器该如何扭转资本市场的悲观预期呢? 如何扭转资本市场悲观预期? 从厨小电行业整体形势来看,国内市场已经连续两年零售额出现下滑,行业增长乏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此起彼伏。这种形势下,小家电出海成为了不少企业寻求增长的新路径。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厨房小家电累计出口金额199亿美元,同比增长9.1%;累计出口数量10.4亿台,同比增长18.6%。香江电器在出口业务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但其过于集中的市场和客户结构限制了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如果能够分散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和客户的依赖,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如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或许能够打破当前海外业务发展的桎梏,为业绩增长植入具备多元韧性的抗风险因子。 另外,从产能制造来讲,目前香江电器在国内市场的7个制造基地,以及在印尼、泰国工厂的跨境布局,一定程度构成了应对贸易风险的实体屏障。本次香江电器港股IPO募资规划中,计划将41.9%的资金投入泰国工厂建设,37.3%用于新研发中心搭建,15.8%用于自动化与数字化升级改造,若能实现海外产能基地+研发技术迭代+智能制造升级的协同,或可提升成本管控灵活性。 当然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品牌化突破。在品牌建设方面,香江电器自2016年起就开展了OBM业务,孵化出自有品牌WeighMax(威麦丝)、Accuteck、Aigoli(艾格丽)等,但就如前文提到的,目前其自主品牌的营收占比仍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对此,香江电器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品牌发展战略,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高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在此方面,可借鉴新宝股份收购摩飞品牌的案例,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成熟品牌经营权,逐步从代工向ODM+OBM混合模式过渡。招股书中,香江电器也提到,未来计划探索并寻求投资及收购市场上具有增长潜力的现有品牌拥有人的机会,并提供与其现有品牌组合互补的协同效应,以节省OBM业务拓展的初步成本及减低建立品牌的风险。此外,在产品上,香江电器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如针对空气炸锅等厨小电功能集成化趋势(集成微蒸烤功能的空气炸锅正成为市场新宠,在海外市场渗透率也逐渐提升),香江电器可联合客户开发模块化产品,争取设计环节的溢价权。 背负着上市破发、股价一路跌跌不休的压力,上市后的香江电器亟待将战略规划转化为市场可见的成长动能。若能切实落实多元市场布局,让产能、研发、制造协同发力,以品牌建设打开价值空间,或许能逐步消解资本市场的疑虑,在全球厨小电产业重构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让股价走势与转型成效形成正向呼应。

国内最大POE项目获重大推进,国产工艺包时代到来?
2025-07-08

近日,由浙江瑞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智集团)旗下浙江智英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智英)许可工艺包,上海智英化工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智英)承担工程设计的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高端新材料项目40万吨/年POE装置工程设计开工会在杭州顺利召开。 当光伏胶膜、新能源汽车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持续井喷,作为关键卡脖子材料之一的聚烯烃弹性体(POE),其国产化进程的每一次突破都牵动人心。近日,浙江石化40万吨/年POE装置工程设计开工会的召开,不仅标志着国内最大规模POE项目步入实质建设阶段,其背后的核心工艺提供方正悄然改变着市场规则。 POE:风口上的黄金材料 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对POE胶膜形成刚性需求;汽车轻量化、建筑密封、高端线缆等领域对高性能、耐候弹性体的渴求持续增长。市场研究普遍预测,未来五年中国POE需求将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长期以来,POE核心技术及产能高度集中于少数国际化工巨头,国内严重依赖进口,不仅成本高昂,供应链安全也面临挑战。突破POE技术壁垒,实现规模化、稳定化生产,是国家新材料战略的迫切要求,也是巨大的市场机遇。 40万吨标杆项目:国产POE规模化破局在望 浙江石化此次开建的40万吨/年POE装置,是目前全球规划中单体规模领先的项目之一。其顺利投产,将极大提升国内高端POE的自给能力,有效缓解下游产业的材料焦虑,为光伏、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坚实的本土化供应链支撑。项目意义远超产能本身:它代表着中国企业在POE这一高端聚烯烃领域,开始具备建设世界级规模装置的能力和信心。 核心引擎:自主工艺包的力量 该装置采用浙江智英联合高校开发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POE成套工艺技术,攻克了多项卡脖子难题,以高效的Vemetsol茂金属催化剂、Zyneson助催化剂技术及高效的反应器、脱挥系统等,形成了独有的ZoneFlex溶液聚合工艺,并在前期小试、千吨中试的基础上,成功开发出单线10万吨的成套工艺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这绝非简单的引进消化,而是源于扎实的自主创新。 2024年8月,千吨级装置连续运行成功,产品纯度达99.6%,性能指标达行业领先水平; 2025年3月通过国家级成果鉴定,确认 具备产业化条件; 2024年12月,其工艺包通过浙江省首次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为40万吨级装置铺平道路。 攻坚卡脖子难题成功攻克了包括高效茂金属催化剂(Vemetsol)、配套助催化剂(Zyneson)以及关键反应器与脱挥系统设计等在内的一系列技术瓶颈,这是POE生产的核心壁垒。 小试-中试-大装置的稳健路径工艺包并非空中楼阁,其基础是经过前期小试、千吨级中试充分验证的技术积累。这种严谨的研发路径,为大型工业化装置的稳定运行奠定了科学基础。 单线规模突破成功开发出单线10万吨级的成套工艺技术,并应用于本项目(4条线),这本身就是技术成熟度和工程化能力的有力证明。单线规模越大,对工艺稳定性、控制精度、工程放大的要求呈几何级数增长。 智英工艺包:赋能国产高端聚烯烃 浙江智英深度联合高校,将基础研究成果高效转化为产业化利器,体现了强大的技术整合与工程化能力。这种模式既是突破高端材料技术封锁的有效途径,也是产学研协同的典范。其四大独特价值凸显: 一是自主可控拥有独立知识产权,规避了技术封锁风险,保障供应链安全。 二是性能潜力高效的催化剂体系和反应/脱挥设计,为生产高性能、多牌号的POE产品提供了技术保障,能满足光伏、汽车等高端应用场景的严苛要求。 三是规模化与成本优势成熟的单线10万吨技术,有助于实现规模化效益,提升国产POE的市场竞争力。 四是工程化经验通过浙石化这一标杆项目的工程设计、建设、开车和后续运行,浙江智英的工艺包将获得宝贵的全流程工业化验证,其可靠性和先进性将得到最有力的背书。 随着国家持续加码支持新材料产业(如十四五规划明确高端聚烯烃为重点突破领域),以及下游需求的持续扩张,像浙江智英这样掌握核心工艺包的企业,其技术价值将日益凸显。 国产工艺包时代到来 对于计划进入或扩产POE领域的化工企业而言,选择一个经过验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支撑大规模高效生产、且具备持续创新潜力的工艺包,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基石。这直接关系到投资风险、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长期市场竞争力。浙石化40万吨项目的选择,本身就是对国产工艺包技术实力和工程化能力的一次极具分量的市场投票。 浙江石化40万吨POE装置不仅是单一项目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高端聚烯烃产业迈向自主可控新阶段的重要信号。在这一进程中,以浙江智英为代表的国产技术提供商,凭借扎实的自主创新和可靠的工程化能力,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未来,谁掌握了核心工艺技术,谁就将在风起云涌的高端聚烯烃市场掌握主动。

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与创新
2025-07-08

2025年度聚烯烃弹性体(POE)市场发展报告
2025-07-08

聚烯烃弹性体(简称POE)即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材料,是一种具有较高共聚单体含量的乙烯/-烯烃的无规共聚物,属于新型热塑性弹性体。 POE广泛应用于光伏技术路线封装、汽车轻量化用改性塑料、电线电缆、机械工具、家居用品、玩具、娱乐和运动用品、鞋底、密封件、热熔胶等领域,是新一代光伏胶膜制备的关键核心材料。 POE供应情况 POE具有极强的技术壁垒,世界产能分布高度集中。目前世界POE生产技术只掌握在4个国家(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的6家企业(陶氏、埃克森美孚、三井化学、LG化学、SABIC-SK、贝欧亿、万华化学)手中。POE世界寡头垄断格局极其突出。 2024年,陶氏拥有最大的POE产能,能够生产的牌号有30多种,其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36.6%;其次为埃克森美孚,占总产能的21.4%;位居第三的是LG化学,占总产能的12.9%。 2024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埃克森美孚(美国)、万华化学(中国)、三井(新加坡)、沙比克(韩国)、LG化学(韩国)等。 2024年,中国POE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7.0%,随着后续一批POE工业化装置的建成投产,中国有望摆脱POE依赖进口的局面。 世界来看,POE拟在建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随着国产化技术的突破,以及光伏POE粒子和汽车轻量化需求的增加,POE产能还将保持继续增长。 POE需求情况 2024年,北美、欧洲和亚洲(主要是中国和日本)为POE主要消费市场,其中亚洲消费量最大,占比超过50%。亚洲POE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中国正成为重要的消费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世界POE产能主要向中国释放。 从世界POE下游消费结构来看,POE主要应用于汽车、光伏、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 2024年,中国消费的POE大量依赖进口,主要进口产品包括陶氏化学Engage系列、埃克森美孚Exact系列、三井化学Tamfer系列、LG化学公司Lucene系列、SK的Solumer系列及沙比克的Fortify系列。 POE产品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在光伏、汽车等领域,其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中国POE主要应用于光伏、汽车、发泡、线缆、包装和家电等领域。其中,光伏、汽车和发泡行业是POE主要应用领域,近两年光伏行业成为POE主要应用市场。 在光伏领域,POE主要在光伏组件中用作封装胶膜。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光伏行业,中国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加。未来, 光伏行业将延续高速增长态势。随着光伏行业爆发式增长,也将拉动POE胶膜材料需求量增加,进一步加快行业国产化进程,推动POE行业高质量发展。

投资5亿元,郑州航空港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开业
2025-07-08

郑州航空港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举行开业庆典,标志着当地区域循环经济正式迈入集约化、智能化。 据了解,郑州航空港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占地面积约22.5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再生资源分拣规模为每日750吨,能够有效满足区域内的资源回收与处理需求,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5亿元。 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集智能回收、精细分拣、高效利用于一体,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赋能智慧回收,闭环回收驿站清运体系分拣中心体系,实现废品变资源、资源成产业,创造绿色就业,引领低碳生活新风尚。 活动期间,郑州航空港资源循环有限公司与四家行业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启再生资源产业协同发展新篇章。 未来,该分拣中心将持续深化与工商联企业的创新合作,拓展多元化合作模式,并同步推进绿色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系列宣教活动,让变废为宝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河南航空港发展投资集团将以分拣中心为支点,撬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助力郑州航空港区打造无废城市。

More
Video Library
成交只是起点,服务没有终点
山东王炸政策出炉,解决民营化企痛点!
熬过今年,PVC就能支棱起来了?
More
Company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