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公告,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拟对四川环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斑布健康竹产业园特种竹纤维功能性材料项目作出批复决定。 至此,这个投资15亿元的竹纤维项目拿到了准生证,又一个纸浆模塑大厂即将投产。这也是四川竹纤维产业的里程碑时刻! 四川环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此次获批的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25万吨/年(以风干计)漂白竹浆生产线、20.4万吨/年(以风干计)绒毛浆(高性能竹纤维吸水基材)生产线、以及4.6万吨模塑纸餐具专用纸浆(以风干计、实际干度48%)生产线,以及配套公用、环保等设施。 该项目依托四川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建成后每年可替代约30万吨木浆原料(按1:1.3竹木转化率计算)。在"禁塑令"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竹纤维模塑餐具专用浆产能的突破,为环保包装行业提供了关键原材料保障。 我们已经与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签署了一项关于竹材生物质精炼技术和竹材全价利用合作研究的谅解备忘录。环龙公司党总支书记表示,下一步,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开展竹材生物质精炼技术研究、竹材全价利用技术研究、竹材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竹材生物质精炼、竹材全价利用的产业体系。 环龙生态是1987年建立的环龙集团的孙公司,环龙集团原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造纸毛毯厂,拥有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环龙生态的母公司)、环龙控股有限公司两大企业。2011年,环龙集团成立了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始打造竹纤维全产业链。2022年,环龙控股在香港成功上市。2023年,斑布健康竹产业园正式点火投用。 值得注意的是,环龙还与宁波家联合资成立了广西竹瑞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41%。项目一期工程年产 20 万吨的化学竹浆(用于制备浆板)、20 万吨化学浆板、10 万吨的化机竹浆,化学竹浆全部用于生产化学竹浆板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高端纸制品企业,化机竹浆直送园区内下游纸浆模塑企业。二期工程年产 20 万吨的化学竹浆(用于生产生活用纸)、20 万吨高档生活用纸及后加工,其中 20 万吨化学竹浆在项目内转化为高档纸制品等。 预计环龙生态和广西竹瑞一期项目将于2026年建成投产。项目投产后,环龙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竹纤维链主企业。
近期,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烤验。据满洲里海关统计,2025年上半年,经满洲里口岸出口消暑家电(空调、冰箱、电扇)5.2亿元,同比增长22.4%。月出口值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5月份创历史新高达1.3亿元。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数据则显示,2025年1至5月,中国空调对欧盟和英国的出口额达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20.25%;出口量达796.82万台,同比增长20.14%。 海关总署数据则显示,中国出口家用电器出口在去年的高基数情况下,今年1-5月累计出口184253万台,同比增长6.1%。 上扬的出口数据背后,既有全球变暖气温飙升的外因,更重要是有赖于我国家电企业加速出海,在全球各地投资建基地,推自主品牌,开拓空白区域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更是家电企业出海的必争之地。 据阿中产业研究院报道,海信集团今年7月11日宣布,其位于阿尔及利亚、与当地Condor集团合作建设的工厂正式启动首次大规模出口业务,向埃及和突尼斯等中东及北非(MENA)战略市场出口超过5000台本地生产的电视和洗衣机。 美的集团在南美、拉美、东南亚等地也是动作频频。 6月16日,美的代表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代表团宣布了对该州的四个新投资项目 图片来源:美的集团官方微博 巴西作为美的的战略市场,近年来美的不断深化供应链制造布局。6月16日,美的代表与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政府代表团宣布了对该州的四个新投资项目,总额达1.98亿雷亚尔(约2.58亿人民币)。此次新增投资将包括四个新项目:物流配送中心、威灵电机工厂、巴西美的工业EPS工厂以及新冰箱工厂,新冰箱工厂计划于2028年第一季度正式投产。 上半年,美的还在南美、东南亚等地加大品牌建设投入,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智能家电新品发布会,还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了2025年东芝新品发布会。 秘鲁是拉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美的在秘鲁首都利马举办首届产品发布会。美的秘鲁分公司自24年初成立后,已快速建立智能空调、大容量冰箱及洗衣机等核心品类销售渠道,且所有产品均针对秘鲁气候和消费习惯进行本土化改良。 近年来发力品牌国际化的海尔,在东南亚加力推广自主品牌。5月28日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品牌启幕暨新品发布会,宣布海尔品牌正式进入越南市场。现场发布了三款海尔高端洗衣机新品,同时宣布与越南头部家电零售平台DMX达成战略合作。 5月28日海尔智家在越南胡志明市宣布海尔品牌正式进入越南市场 图片来源:海尔集团微信公众号 奥克斯电气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海外收入占比达57.1%。尝到了出海甜头的奥克斯,今年也加大了全球化的步伐。4月,AUX海外OBM经销商大会在泰国芭堤雅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空调领域合作伙伴。而作为奥克斯集团重要的海外制造基地,AUX泰国工厂将持续提升本地化运营能力,助力区域市场生产交付。 奥克斯空调正式进入阿联酋市场 图片来源:截自奥克斯空调微信公众号 同样是4月,AUX空调宣布正式扎根阿联酋市场,并在迪拜办首场经销商大会。会上AUX重点推出了专为阿联酋市场量身打造的C-Series空调产品线,通过本地化创新设计全面满足中东消费者对产品耐用性、静音舒适与安装简便的多重期待。 5月20日至22日,AUX集团携家用及商用全系列智能空调解决方案亮相非制冷行业标杆展会第8届尼日利亚国际空调通风及制冷展览会(MEGACLIMA) ,期间,奥克斯与多国渠道商就定制化服务展开深度接洽,为持续开拓西非市场积累战略资源。 在全球高温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推动下,出口已经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国家电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稳健前行。
2025年7月,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开启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有意向的战略投资者可自7月10日起通过阿里资产平台提交预报名材料。这一动作,距离其2024年11月停产仅8个月,也为这家曾被誉为"新能源黑马"的车企带来了重生的可能。 从成立到全球化布局的积淀 图片来源:合众新能源管理人 合众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10月16日,登记机关为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定代表人为董事长方运舟,注册资本达28.4亿元,所地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作为一家外商投资的未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其发展轨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逐步构建起的覆盖国内外的产业网络。 在资产构成上,截至2025年5月1日,合众新能源的核心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及应收账款等。其中,固定资产涵盖位于桐乡市经济开发区的350亩工业用地;机器设备包含车间生产线集成设备、生产模具、运输工具及实验设备等;知识产权则以自主开发软件产品及"哪吒汽车"注册商标为核心。 产业布局方面,合众新能源已形成"国内深耕+海外拓展"的双轮驱动格局。国内端,除桐乡基地外,还拥有两大生产基地:2022年投产的江西宜春基地作为工业4.0标准的"全生态智慧工厂",年产能10万辆;持股85.3%的广西南宁基地,同样年产能10万辆,定位为面向海外的出口KD件基地。此外,还有安徽桐城、凤台、凤阳三大核心零部件工厂,供应链体系较为完善。 图片来源:哪吒汽车 哪吒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更显前瞻性,其在东南亚布局有泰国曼谷工厂、印尼雅加达工厂以及马来西亚工厂,其中,泰国曼谷工厂和印尼雅加达工厂已于2024年投产,这两座工厂均采用CKD(全散件组装)模式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为全球化战略打下基础。马来西亚工厂已于2023年已经开启动工,该工厂本预计在今年开启投产。 哪吒在东南亚市场具备一定的品牌积累,其东南亚销量表现较为可观,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哪吒 AYA 系列在东南亚的交付量达到了5万辆以上,占东南亚小型纯电动车市场的 52.0%。2023年整年,哪吒汽车在泰国电动车市场份额曾达12%。 重整核心价值:资质、技术与市场根基的多重优势 对于此次重整,合众新能源管理人明确表示合众新能源的核心投资价值堪称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潜力股"。作为国内稀缺的新能源乘用车"双资质"企业,合众新能源不仅是首批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双重认证的车企,更依托自主研发掌握了"山海+云河"整车平台及"浩智+天工电池"核心技术,构建其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壁垒。 在品牌与市场层面,"哪吒"品牌自2018年发布以来,累计销量已超46万辆,2022年单年销量更是突破15万台。其产品矩阵覆盖8万-20万元主流价格带,包含哪吒V/AYA、X、L、S系列及GT等多款车型,已经积累了扎实的用户基础。另外,合众新能源海外先发优势同样突出。通过泰国、印尼CKD工厂的本地化生产,哪吒汽车已在东南亚市场抢占先机,为全球化扩张奠定了产能与渠道基础。 更关键的合众新能源所存在的复产潜力,自2024年11月停产至今8个月,合众新能源的产线设备仍保持完好状态,含管理及技术人员在内的400余名核心团队成员依然留存,这意味着在外部资源注入后,其具备快速恢复生产的能力,可有效维护既有市场资源与行业地位。此外,公司扎根的浙江桐乡,获评2024年度"营商环境十佳县(市)",能为其重整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与法治化保障。 对于哪吒汽车的复产前景,合众新能源管理人持乐观态度,其表示,当前企业产线设备运转正常,核心团队稳定,只要外部条件具备,即可迅速恢复生产,重拾市场竞争力。 此次预招募的开启,为合众新能源引入战略投资者、化解经营困境提供了市场化路径。对于有意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资本而言,合众新能源拥有双资质、核心技术、成熟品牌及全球化布局,可以说是一次较为有潜力的投资机会。目前,行业内外也在观望、期待,倘若合众新能源成功重整,或将能迎来"重生"的希望。
正所谓登高必跌重,破鼓万人捶!娃哈哈的瓜越吃越大,你以为是"一人一妻一女一布鞋?错!是七孩N一信托!" 据媒体报道,宗庆后远不止四个孩子,除与娃哈哈元老杜建英育有三名子女外,在杜建英之前,宗庆后早年还与一名员工生有一女,后母女定居美国。而网传的2017年出生的孩子生母为另一名年轻员工,此外还有一位孩子尚未曝光。 万万没想到,在老宗去世仅一年半时间,这个全体国民的道德楷模与万世师表,受全国人民爱戴的爱国企业家,一夜塌坟。 之前一辈子苦心孤诣塑造的一人一妻一女一布鞋人设,以及响彻云宵的绝转移资产的口号,却变成为了回旋镖,将布鞋首富的人像钉在了耻辱柱上。 那些曾为他热泪盈眶的信徒们,此刻正跪在道德废墟上嘶吼:这个世上还有真正的好人吗?这场持续三十年的造神运动,将在互联网洪流的冲击下,对娃哈哈造成怎样的反噬,大家且看且吃瓜。 值得一提的是,自宗庆后病亡以后,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将纯朴网民对宗庆后的爱戴情绪,转化为对其竞争对手农夫山泉的持续性的网络暴力输出。 而娃哈哈方面至始至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安抚公众情绪,而是任由舆论发酵,吞下200亿键盘侠网络狂欢的战果。这也是现在宗庆后人设崩塌后,网上鲜有同情声音的原因!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旦品牌形象被社死,那么其市场份额将会急剧下滑。一鲸落而万物生,随着宗庆后个人形象的崩塌,国内瓶装水品牌农夫山泉、怡宝、康师傅、乐百氏、百岁山等包装水品牌将成为受益的一方。 娃哈哈塌房事件警示所有企业家:与其供奉虚假的神像,不如锻造真实的铠甲!因为当舆论审判来临,任何精心设计的谎言,都抵不过一句"我承认错误"的真诚!
7 月 17 日消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困境是同质化,特别是外观设计层面,这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可? 在 MG4 媒体发布会上,上汽高管邵景峰接受采访时表示:" 新能源时代,最大的困境就是同质化(普遍采用相似的封闭式前脸、贯穿式灯带和简约内饰,缺乏品牌基因。),摘掉标大家都一样。" "MG 需要自己的东西,哪怕是有一点小争议,那也是自己的,设计很难,很苦,但也很有乐趣。" 这位高管说道。 邵景峰还提出需通过中式美学(如中式浪漫)注入独特性,避免设计沦为 " 全球化模板。 之前就曾有不少网友表示,无论是百万豪车还是十万代步车,车尾的贯穿式尾灯几乎成了标配。从前脸的大尺寸格栅到内饰的 " 特斯拉式 " 大屏,再到车身线条的 " 家族化语言 ",汽车设计似乎陷入了一场无声的 " 复制粘贴 " 竞赛。 这种现象不仅让消费者患上 " 脸盲症 ",也让行业开始反思:当 " 趋同 " 成为主流,汽车设计的灵魂究竟该往何处安放? 有行业从业者表示,汽车设计的同质化危机,本质上是车企业对 " 确定性 " 的过度追求。当车企沉迷于市场调研、成本控制和快速迭代,设计的 " 冒险精神 " 便逐渐消亡。
在航空航天领域,轻量化始终是技术突破的核心方向。传统制造工艺中,脱模环节依赖的溶剂型脱模剂虽能实现基础功能,却带来VOC排放超标、表面缺陷率高、生产效率受限等痛点。水性脱模技术的崛起,以环保性与功能性双重突破,为飞行器减重与性能提升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 技术革新:从溶剂到水性的跨越 水性脱模剂以水为分散介质,通过纳米级乳化技术将活性成分均匀分散,形成致密稳定的隔离膜。相较于传统油性脱模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友好性:水性体系将VOC排放量降低90%以上,完全规避闪燃风险,符合欧盟REACH法规及中国"双碳"战略要求。某汽车企业一体化压铸产线实测显示,切换水性脱模剂后,车间非甲烷总烃浓度从120mg/m³降至15mg/m³。表面质量控制:乳液粒径控制在0.6m以下,确保涂层均匀性。在飞机蒙皮复合材料制造中,该技术使表面气孔率下降70%,大幅减少后续修补工序,间接实现结构减重。工艺兼容性:免固化特性缩短模具准备时间80%,配合微量喷涂系统,单次涂覆可支持百次以上脱模循环,显著提升生产节拍。 减重机理:多维度效能提升 水性脱模技术通过三大路径实现减重目标:材料利用优化:精准脱模减少边缘废料,在某型直升机旋翼部件生产中,材料利用率从82%提升至93%,单个部件减重达4.7kg。结构简化:配合一体化压铸工艺,水性脱模剂解决超大型构件脱模难题。某新能源汽车后地板压铸件实现74个零件集成,减重30%的同时,脱模成功率保持99.2%。性能补偿设计:低转移特性避免脱模剂残留对复合材料层间结合的影响,允许设计师减少3%-5%的冗余厚度。在卫星结构件制造中,该技术使碳纤维层板厚度从2.8mm优化至2.3mm,整体减重18%。 行业应用:从实验室到产线的突破 精密构件加工:纳米纤维素增强涂层在卫星光学仪器支架制造中实现亚微米级表面精度,替代传统石墨涂层,减重同时提升热控性能。 未来图景:智能与可持续的融合 技术演进呈现三大趋势:响应型材料开发:温敏性脱模剂可依据模具温度自动调节润滑性,在-40℃至200℃宽温域内保持稳定,适配柔性生产线需求。生物基原料替代:以淀粉衍生物为基础的第三代水性脱模剂已完成中试,生物降解率达92%,预计2028年实现商业化。数字孪生集成: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脱模剂膜厚与状态,结合AI算法预测模具维护周期,某试点产线已实现停机时间减少65%。 水性脱模技术不仅重构了制造工艺的环保底线,更通过材料科学、表面工程与智能控制的深度融合,为飞行器设计开辟了全新的减重空间。随着纳米改性、生物基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突破,这项绿色工艺将持续推动航空航天制造向更轻、更强、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