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全生物可降解材料改性及地膜应用技术引领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5-04-18

全生物降解地膜为农田披上绿色环保新衣 铺膜播种机在田间工作。 工人将种子倒入铺膜播种机。 当前,秦王川大地进入春耕关键时期。行走在田野间,记者看到一辆辆铺膜机轰鸣着行进在平整的田野上,一垄垄田地被全生物降解地膜所覆盖,如同穿上环保新衣。 这种地膜能降解在地里变成肥料,不但不污染土地,还可促进农作物生长。新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工作人员李江山说,全生物降解地膜由新型环保可降解材料制作而成,可利用土壤中微生物和光热氧化作用达到完全降解,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有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质量好且不用回收,下茬播种前就能完成降解,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实实在在为我们减轻了负担。新区陈家井村种植大户王永胜说。 今年以来,新区以每亩国家补贴60元的措施,鼓励种植户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以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塑料污染,助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据悉,今年新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面积预计达20万亩以上。

从航空航天到5G:环氧、酚醛树脂创新应用驱动千亿级复材市场增长
2025-04-18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作为高性能材料的代表,正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在航空航天、5G电子等关键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全球对高性能材料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环保政策的推动,环氧、酚醛树脂的创新应用正成为驱动千亿级复材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树脂在航空航天与5G电子领域的创新应用,分析其市场增长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引言 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航空航天与5G电子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作为支撑这些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化学腐蚀性以及良好的加工性能,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的严苛要求,使得环氧、酚醛树脂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而在5G电子领域,随着高频高速通信技术的普及,对材料介电性能、热稳定性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环氧、酚醛树脂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环氧树脂在航空航天与5G电子领域的创新应用 (一)航空航天领域 环氧树脂在航空航天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加工性,使其成为复合材料基体和结构粘接的理想选择。 复合材料基体:环氧树脂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的基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飞机机身、机翼、尾翼等关键部件的制造中。其高强度、刚性和优异的抗疲劳性能,为飞行器提供了可靠的结构支撑。例如,阿波罗飞船在月球着陆用的发动机氧燃烧时的火焰温度高达1000℃,其燃烧室就采用了高硅氧增强酚醛树脂(此处虽提及酚醛树脂,但为说明环氧树脂在类似高温环境应用潜力,可类比其重要性,实际燃烧室可能结合多种材料体系,而环氧树脂在类似高温部件如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的复合材料中也常作为基体或粘结剂使用)与环氧树脂体系的复合材料制成,展现了环氧树脂在极端环境下的卓越性能。 结构胶粘剂:环氧树脂基胶粘剂在航空航天领域被用于粘接飞机机体结构、卫星组件和航天器内部设备。其高粘结强度和耐环境性能,能够适应极端温差和机械应力,确保飞行器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 热防护系统: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氧树脂通过改性,如引入芳香胺固化剂、含磷结构或硅氧烷基团,可制备出耐高温环氧树脂,用于航天器表面热防护涂层,抵御大气层再入时的高温环境。 (二)5G电子领域 在5G电子领域,环氧树脂同样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子封装材料:随着5G技术的普及,对高频高速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环氧树脂作为电子封装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性可提高其介电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满足5G电子设备对高性能封装材料的需求。 印制电路板(PCB):环氧树脂基覆铜板是PCB的主要基板材料。随着5G电子设备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对PCB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环氧树脂通过优化配方和工艺,可制备出具有高耐热性、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的覆铜板,满足5G电子设备对高速信号传输的需求。 三、酚醛树脂在航空航天与5G电子领域的创新应用 (一)航空航天领域 酚醛树脂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合成树脂,在航空航天领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耐高温结构材料:酚醛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耐烧蚀性,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的热防护系统中。例如,返回舱再入时,由于表面与大气层摩擦温度很高,因此要在指令舱外侧使用酚醛树脂处理的石墨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板作为烧蚀绝热材料,可保证飞行器内仪器和操作人员正常工作。 耐腐蚀材料:酚醛树脂还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被用于制造航天器的燃料储罐、管道等部件,确保航天器在极端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5G电子领域 在5G电子领域,酚醛树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频高速电路基板:随着5G技术的普及,对高频高速电路基板的需求日益增长。酚醛树脂通过改性可提高其介电性能和热稳定性,满足5G电子设备对高频高速信号传输的需求。例如,采用苯酚酚醛型环氧树脂制备的覆铜板,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和耐热性,被广泛应用于5G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关键领域。 电磁屏蔽材料: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被用于制造5G电子设备的电磁屏蔽罩、屏蔽板等部件,有效防止电磁干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四、环氧、酚醛树脂创新应用的市场增长趋势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航空航天、5G电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环氧、酚醛树脂市场的不断扩大。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内,全球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其中航空航天和5G电子领域将成为主要的增长点。 (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促使环氧、酚醛树脂的性能不断优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例如,通过引入纳米技术、生物基材料等新技术,可制备出具有更高性能、更环保的环氧、酚醛树脂产品,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绿色化材料的需求。同时,随着3D打印、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环氧、酚醛树脂的加工性能和应用效率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环保政策促进绿色发展 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促使企业寻求更加环保的材料解决方案。环氧、酚醛树脂作为低VOC、无溶剂的环保型材料,受到市场的青睐。未来,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和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环保型环氧、酚醛树脂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五、结论与展望 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作为高性能材料的代表,在航空航天与5G电子领域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环氧、酚醛树脂的创新应用将成为驱动千亿级复材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未来,随着材料科学、先进制造技术和环保政策的不断发展,环氧、酚醛树脂的性能将不断提升,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宽,为航空航天、5G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材料支撑。同时,企业也应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绿色化材料的需求,共同推动环氧、酚醛树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乡化纤纤维素长丝毛利率大涨,什么原因?
2025-04-18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60年,是一家地方国有化纤纺织原料生产企业。公司拥有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上市公司和多个子公司,设有多个研发平台。其生产规模大,粘胶长丝产量占全国粘胶长丝总产量的 23% 左右,在国内粘胶行业处于龙头地位。公司产品种类丰富,涵盖再生纤维素长丝、氨纶等多个系列,白鹭 牌产品为中国名牌产品。近年来,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成功研制出菌草纤维、首赛尔纤维、瑞赛尔纤维等新产品,其中菌草纤维和首赛尔纤维被确定为 深绿色 产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新乡化纤氨纶收入40.8亿元,同比下降8.88%,生物质纤维素长丝收入29.8亿元,同比提升14.25%。 新乡化纤作为国内化纤行业的领军企业,深耕纺织原料生产领域多年,形成了以生物质纤维素长丝与氨纶纤维为主的核心产品矩阵。生物质纤维素长丝作为再生纤维的重要代表,源于对天然纤维素的绿色化加工,其原料可再生、生产过程低碳环保,契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氨纶纤维则凭借先进的合成工艺,以高弹性、强回复性著称,广泛应用于运动服饰、内衣等领域,极大提升衣物穿着舒适度与贴合度。产能为10万吨,生产经验超60年。氨纶纤维产能为20万吨,生产经验超20年。 从2022年至2023年期间,新乡化纤的氨纶业务深陷困境,其毛利率持续处于负值区间。到了2024年,情况稍有好转,毛利率修复转正至0.3%,但这一数值与2021年高达41.28%的毛利率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同一时期,与行业内的华峰化学相比,新乡化纤氨纶业务的盈利能力也明显逊色。在2022-2024年间,华峰化学的氨纶毛利率始终高于新乡化纤,其中在2021年,华峰化学与新乡化纤的氨纶毛利率均攀升至近五年的峰值,而后市场环境变化,二者毛利率走势分化,华峰化学展现出更强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在后续年度保持了相对较高的盈利水平,而新乡化纤的氨纶业务则历经波折,盈利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然而,新乡化纤的另一核心业务生物质纤维素长丝2024年毛利率为24.5%,同比大幅增长23.55%。生物质纤维素产业链上游以浆粕(木浆、棉浆、菌草浆)为核心原料;下游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领域。2024 年生物质纤维素下游整体需求受新国风等消费趋势影响有所增长。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国,对原料浆粕的需求巨大,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原料浆粕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菌草作为一种具有多重生态功能的植物,具有纤维素含量高、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等优势,是替代棉短绒和木材的理想原料。3月28日,新乡化纤年产5000吨菌草生物质纤维项目正式投产,打破了长期以来纤维素纤维原料需要进口的局面(2023年溶解浆对外依存度达到了85%以上),还减少了对木材资源的消耗;该项目的成功投产也标志着新乡化纤在推动纤维素纤维原料自主可控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乡化纤2024年国外营收1.97亿元,同比增长12.32%,国外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为26.72%。2024年国外毛利率达到22.90%。新乡化纤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生物质纤维素长丝,因此毛利率较高,主要出口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 氨纶的市场格局 氨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学名为聚氨酯弹性纤维。它具有高弹性、不易缩水变形等优点,能够在较大的拉伸范围内快速恢复原状,这一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各种服装领域,如内衣、泳衣、运动服、牛仔裤等,为衣物提供良好的合身性和舒适感。氨纶还具有较好的耐化学性和耐磨性,能承受多次洗涤和穿着。不过,氨纶的耐热性相对较差,在高温下容易受损,且单独使用时强度较低,通常需要与其他纤维混纺,以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2024年底,全球氨纶的总产能已增至175万吨,其中国内产能占比超过75%。与去年相比,全球氨纶产能的同比增幅达到了7%,而增量主要来源于中国大陆市场,新增的氨纶产能总计达到了11.5万吨。国内氨纶的产能为135.45万吨,同比增长了9.3%。在生产方面,国内氨纶的产量达到了104.5万吨,同比增加11.3%;在进出口方面,出口量为6.96万吨,同比增长13.2%;进口量为4.79万吨,同比下降了4.8%。国内氨纶的表观需求量为101.2万吨,同比增长了10.3%。 近年来,氨纶行业从景气高点步入下行周期,氨纶纤维价格下行调整,行业盈利水平降低,格局正在经历深度重塑。 2024年氨纶价格,延续单边下行的走势,屡创历史新低;氨纶供大于求,主要原料PTMEG价格持续下降,全年平均价格与2023年相比降低29%,缺乏成本支撑,行业多数企业亏损的局面仍难以扭转。 全球范围内,晓星集团是目前世界最大氨纶制造商,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韩国晓星、美国杜邦等企业曾长期占据优势地位。 国内氨纶龙头企业包括华峰化学、新乡化纤、华海氨纶、泰和新材等。国内氨纶产能产量第一的华峰化学具有规模及成本优势,核心竞争力较强,在下行周期仍能保证较高毛利率。 华峰化纤、新乡化纤、泰和新材除氨纶业务外,均有全球或国内领先的其它核心业务,能部分弥补氨纶下行周期带来的负面影响。 未来氨纶行业在差异化氨纶如耐氯氨纶、耐热氨纶、抑菌氨纶、易染色氨纶等方面仍有一定空间,且现阶段在医疗、汽车等领域应用占比较小。

铂力特:金属3D打印一体成形ETPU鞋模拓展鞋模制造新边界
2025-04-18

传统鞋模制造受限于复杂纹理的加工难度和多工序的生产模式,难以实现高效、精准和环保的生产目标。铂力特通过金属3D打印技术和众多创新工艺的应用,为鞋模制造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4月19-22日晋江鞋体博会上,铂力特将重点展示金属3D打印一体成形ETPU鞋模。 结构创新,实现鞋底一次成形 该ETPU模具通过优化模具结构设计,使得鞋底生产时可将TPU贴片悬浮于模具中,直接实现鞋底一次成形,无需后期贴合工序。 均匀排气,提升良品率与性能 模具内部均匀分布的排气微孔也是该模具的一大亮点。这些微孔孔径为0.03mm-0.1mm,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模具的困气问题,令材料填充更均匀,显著提升成品鞋中底的弹性和良品率。经投产以来的市场验证,该模具良品率大幅提高,成品鞋的性能更加稳定。 复杂纹理成形+高效工艺双提升 金属3D打印技术采用逐层打印的方式,实现了模具复杂纹理的自由成形,无需后期化学咬花等工序,显著简化制造流程;通过应用变层厚打印工艺,也实现了在精细成形的同时提高打印效率,让鞋模制造质量更优,周期更短。 成功应用,规模化生产先锋 截至目前,铂力特的合作伙伴中科丰阳已成功生产该模具600余套,并产出超过700万双鞋底。这一规模化应用充分证明了铂力特金属3D打印技术在鞋模制造领域的成熟度和可靠性。 铂力特依托多年来设备研发制造的经验,推出了面向工业化批量生产的BLT-A400设备,并结合其在鞋模行业的创新工艺积累,如随形冷却水路、自动嫁接、透气钢工艺、模口位置无支撑/少支撑工艺、分区打印与轻量化处理以及表面层纹优化等,在合作伙伴中科丰阳的深度协同下,共同为该创新应用的快速研制与高效量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铂力特将继续凭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的能力,充分赋能客户端,解决鞋模用户在设计探索、模具制造效率、制鞋效率、材料消耗、能耗等方面的各类问题,助力鞋模制造开启新的增长引擎。

“己内酰胺法高品质己二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成果获鉴定通过
2025-04-18

2025年4月17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科技成果鉴定会。此次会议聚焦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大学以及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己内酰胺法高品质己二胺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经过专家组的深入探讨和严格评估,该项目最终顺利通过了鉴定。 鉴定委员会由多位行业顶尖专家组成,包括北京化工大学的杨万泰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卿凤翎院士,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几位教授和研究员。经过深入的讨论和细致的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不仅融合了独特的路线优势,而且所产己二胺品质上乘,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因此顺利通过了科技成果的鉴定。 此外,中国国际旗下的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在宁夏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球首套万吨级己内酰胺法己二胺生产装置。该装置于2022年5月成功投产,并实现了年产4万吨尼龙66及5万吨己二胺的工业化生产,且已稳定运行两年。 2022年5月5日,位于中化中卫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宁夏瑞泰公司尼龙66新材料项目迎来了重要时刻,一次开车成功并顺利产出合格产品。这不仅是国内首套己内酰胺制己二胺装置的成功开车,更是尼龙66产业的一大突破。该项目自2020年立项、2021年4月动工建设以来,便备受瞩目。年产4万吨尼龙年产5万吨己二胺的生产装置,展现了企业在尼龙66领域的雄厚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氨化催化剂单程寿命长达8000小时以上,TON值超过30000吨/吨,6-氨基己腈的加氢转化率高达9%,而己二胺的纯度更是达到了998%。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企业对于优等品己二胺和尼龙66产品的坚定追求,以及在催化剂制备-己二胺合成-尼龙66聚合全流程工艺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此外,该技术不仅稳定可靠、安全设计完善,更在环保措施上做到了合理合规。其成功投产,不仅填补了己内酰胺法高品质己二胺生产技术的空白,更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宁夏瑞泰公司尼龙66项目的扩建计划已经提上日程。根据中卫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公示,企业计划在2023年末前将现有4万吨/年尼龙66产能提升至8万吨/年,同时将5万吨中间体J装置产能提升至5万吨/年。这一扩建计划预计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尼龙66产业的发展,助力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020年5月20日,中化国际与宁夏回族自治中卫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化中卫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书》。依据此协议,中卫市政府给予中化国际在中卫工业园区内投资发展的全力支持。

再生塑料|日本发布PET软饮料瓶设计标准草案
2025-04-18

2025 年 4 月,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发布针对 PET 软饮料瓶的设计标准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至 4 月 16 日。这一新规响应《促进资源循环的回收业务先进化法案》,旨在促进塑料循环经济发展。 PET软饮料瓶设计要求 新草案对 PET 瓶的设计提出多项要求,核心目标简化回收分拣流程,提高再生 PET 纯度,提升可回收性与再生材料利用率。 材料和成分 重量限制 为了减少塑料消耗,每个容器(不包括标签和盖子)的重量(单位为克)应低于下列各项所列的数值。 再生塑料含量要求 在每个容器的重量中,符合日本工业标准 JIS Q 14021 的第 7.8.1.1的a)2) 项规定的消费后回收(PCR)材料或生物基塑料(以动植物来源的有机物资源(不包括化石资源)为原料)的占比必须 15 %。 国际趋势对比:日本与欧盟的异同 日本新规与全球循环经济新规高度同步,但细节差异显著: 企业合规建议 为了实现更环保和可回收的产品包装设计方案,部分企业已试点无标签瓶和轻量化设计,通过升级标签印刷技术,采用激光雕刻或可剥离油墨等方式提升 PET 瓶的回收率。日本针对 PET 软饮料瓶的新规草案不仅是技术标准的升级,也是对产业链的重塑。相关企业需密切关注政策进展,提前布局技术与供应链。

查看更多
塑闻天下
VIDEO LIBRARY
美国港口新规落地!中国船只天价收费!全球供应链拉响警报!
浙江爱利斯研发“物理-化学法”回收法有望实现新突破#爱利
贝里国际与玛氏携手推出100%再生塑料糖果罐#玛氏 #贝
查看更多
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